English

儒家文明的特征与现代中华文明的构建

1999-08-0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南开大学哲学系刘文英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儒家文明的本质特征》,其最终成果为专著(书稿)《儒家文明·传统与传统的超越》。这项成果研究了儒家文明的特征及现代中华文明的构建问题。

这项成果认为,儒家文明的特征可从六个方面进行概括:1、农业文明与本末关系。儒家文明在经济上是一种典型的农业文明,而非商业文明或工业文明。儒家文明使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但“农本工商末”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又抑制了手工业、尤其是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之所以未能较早地过渡到近代文明,与此有密切的关系。2、君权文明与民本理念。儒家文明从政治制度来看,是一种等级严明的君权文明。“君权”政治很容易走向君主专制,而与民主制度不同。但儒家文明中的“君权”提倡“王道”,并不肯定君主专制。儒家所宣扬的“民本”理念,在一定意义上正是要抑制君主专制。虽然事实上并不能防止君主专制,但从整体上肯定了“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基础地位。3、礼乐文明与社会协调。儒家文明从其治国之道与管理社会方式来看,是一种崇尚礼乐教化的文明类型。即它不是用法律强制手段维护国家制度,而是用礼乐教化方式协调社会关系。4、仁德文明与人文精神。儒家文明从其思想理论核心来看,是以“仁”为标志、崇尚道德理性、注重道德修养的文明类型。它所弘扬的是一种人文精神,而不是科学技术价值。5、宗教性的意蕴与非宗教的现实精神。儒家文明不崇拜神灵偶像,不信仰彼岸与来世,最为关注人的现实世界。6、保守性的倾向与包容性的开放精神。儒家文明从其变化机制来看,具有保守性倾向,但不是一种封闭型的文明体系。同时,它具有包容性,可以吸收、容纳非儒家的某些文化因素和文明成分。

这项成果指出,研究儒家文明的目的是要创构现代中华文明体系或文明形态。儒家文明传统虽然在整体上早已过时,但是儒家文明在历史上数千年延续不断,其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精华和智慧资源。

一般说来,中国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包括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而无论文化建设还是思想建设的核心问题,都是建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与价值体系。因为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心理、意志趋向及全部精神生活,均由其价值观念所支配,均以其价值观念为转移。这些年来,中国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道德危机,十分清楚地告诉人们,儒家历来提倡的道德教化是不能简单否定和抛弃的。中华民族如果丢掉了自己固有的传统美德,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当然,古代儒家的精神文明不是都可以搬到现代社会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从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来看,儒家的传统思想一定要经过解构,并且还要进行重构,把其思想精华纳入到现代精神文明的价值体系中来,作为其有机的组成部分。可以十分肯定地说,中国现代精神文明的民族特色将主要由此而来,并作为它的重要标志。如何继承儒家文明的优秀传统,重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的价值,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这关系着精神文明的方向问题。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主张引进西方某种思想来指导,因为现代西方文明模式及其价值观念已经明显暴露出很多弊端,根本不适合中国国情。就是现代西方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学说也需要分析和选择,以适应于中国现代化实践的需要。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是两个时代不同、性质不同的思想体系。在建设中国现代文明的历程中,儒学根本不能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但是,如果把两者简单对立起来,也是不恰当的和有害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就公开申明,他们的理论并非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的某种偏狭的学说,而是自觉继承和发展世界文明优秀传统的成果,这其中理所当然应该包括儒家思想与儒家文明优秀传统在内。如果说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主要继承了西方文明的优秀传统,那么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则应以继承儒家文明优秀传统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